地 址:湖北荆州洪湖市上湖村722号 电 话:031-22592902 网址:99xpa.cansrusinc.com 邮 箱:423713596@722.com
為了顯得合群一些,呂燕不得不弓腰塌背,讓自己像一隻蝦米一樣。
甚至於,飲食對於中國古代政治活動作用十分重大,《尚書》中稱“食”為“八政”之首。在曆朝曆代流傳下來的文物與記載中,圍繞飲食所進行的活動可以傳遞一種願景,講述或宏大或神秘的敘事;在另一個層麵上,又在許多留存的圖像與器物的見證下,使我們能夠窺見古人於“食”之一道的經營與體悟,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遙遠西周“鍾鳴鼎食”的悠揚鍾聲,激蕩過千年歲月,化為一家人飯桌上湯羹的氤氳熱氣與團聚的歡聲笑語。曆經千百年的滄桑,這些觥籌交錯的場景已湮滅在曆史深處,現如今飲食正如汪曾祺所寫的那樣:“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飲食文化綿延不息,我們在吃魚的時候,或許能夠聯想到宋人盤盞裏一尾西湖的魚;在品嚐烤鴨的時候,或許能想到一位漢代的廚師將鵝脯從懸架上取下……在品茗時、浮白時,或許能想到曆史長河的某一個片段裏有一位古人,與我們在做相同的事,吃相同的食物,懷揣著同樣的情感。
在古代中國,飲食一事與禮樂文明的彰顯緊密相連在古代中國,飲食所用的食器與酒器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日常的生活,還常常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禮器,所以在質地與外型都體現著莊嚴與神聖。其時,飲食一事並不僅僅在於獲取能量,更大意義上是為了彰顯禮樂文明,明其教化,宏其威嚴與功德。
《禮記·禮運》曰:“夫禮之出,始諸飲食”。
早在先秦時,便有了完備的禮樂文化。根據學者的研究,其名之由來,一說是因其形狀似爵(雀),兩耳像雀之雙翼;一說是杯上可插羽毛,有催人速飲之意。
《宮樂圖》畫麵中唐人所用的羽觴主要仿自漢代的漆器,如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君幸酒”雲紋漆耳杯,木胎,外壁髹黑底紅漆,內壁髹有紅底,勾繪有細致的黑漆雲紋裝飾,底部上書“君幸酒”三個字,即“請君飲酒”“滿飲此杯”之意。這耳杯雖紋飾勾畫精細但不給人纖弱之感,器型大氣穩重,紅黑兩色也增加了肅穆之感。
一套磚刻拓片見證宋代的女性廚娘尤成風尚宋代的飲食文化顯得細膩精致,平民化色彩突出。得益於商業的發展,宋代飲食業空前繁榮,各地均開有酒樓、茶坊、食肆、夜市攤販。